2024-01-22 13:25:41 | 114花卉网
浣碧的意思是指看不惯别人,对自己却非常自信。
浣碧是小说《后宫·甄嬛传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,其历史原型为果郡王嫡福晋钮祜禄氏,电视剧《甄嬛传》中由蓝盈莹饰演。因为她总是看不惯别人,对自己却非常自信。这句话在网友们的传播中,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自我调侃和幽默的表达方式,许多人用它来形容自己的一些性格上的小问题或者生活状态,调侃说自己被确诊为浣碧。
这个话题一出现,就引发大量“甄学家”开始用角色台词进行接龙:确诊为甄嬛,因为眼里见不得脏东西;确诊为安陵容,因为真的好累;确诊为眉庄,因为懒得出去。
浣碧的人物评价
纵观全剧,浣碧也许是主角阵营中除甄嬛、沈眉庄、安陵容三人外,戏份描写最多的一位角色。虽然她工于心计,也曾走上歧途,但她后期一直对甄嬛忠心不二,而她对果郡王至死不渝的爱情,也不禁令人动容。至于她的目光不够长远,很大原因是因为她是作为丫鬟而非千金小姐被抚养,自然不及甄嬛有大局观。
浣碧的扮演者蓝盈莹曾在访谈节目如此评价浣碧的形象:“在剧中,浣碧这个角色确实并不讨巧,甚至在与甄嬛反目的部分还惹人讨厌。但是,她的本性并不坏,说实在的其实还是个可怜的人。自己刚看小说时也觉得浣碧是一个狠毒不忠诚的人,但是认真看完剧本后,发现浣碧也有让人为之动容的一面。”
浣碧与甄嬛的性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或许塑造浣碧这个角色的真正用意,就是借姐妹二人身世的巨大差异暗示观众,一个人的幼年经历是如何深远地影响他/她的一生的。
自古以来都是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但却不知如果是“君子如玉”,也是能够引来无数少女芳心暗许。就像《甄嬛传》, 里面风度翩翩,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果郡王,不就吸引了很多京城里花季少女的喜爱嘛?
就连对皇帝死过一次心的甄嬛,在果郡王的悉心照顾和关怀之下不还是一样的投到了他的怀抱里。包括曾一心想勾引皇上的浣碧也没能逃过果郡王的魅力,对他爱得死去活来,更不要说还有非他不嫁的大龄剩女孟静娴,以及大获全胜也依然追随爱人而死的叶澜依了。
虽然说浣碧最后是设计了小像掉落事件,才能如愿嫁给果郡王当了他的侧福晋的,但是浣碧对果郡王的爱是千真万确。 在得了果郡王在宫里去世的消息之后,她在棺木前长跪不起,默默流泪。
在听到苏培盛说的“皇上圣旨,不许见到哭声”之后, 更是一头撞死在了果郡王的棺木前。有人说这是浣碧为了果郡王殉情,但是殉情只是原因之一,她的死绝不仅仅是殉情这么简单。
激发甄嬛内心所有的恨,逼甄嬛下狠心与决心
浣碧从小跟在甄嬛身边,还因为自己母亲是罪臣之女的缘故,隐瞒了自己甄家二小姐的身份,后来还作为甄嬛的贴身侍女与甄嬛一同入了宫。在后宫里浣碧也是个不安分的,居然联合跟甄嬛敌对的曹贵人和华妃对付甄嬛。但后来被甄嬛捅破窗户纸,把话说开了之后,对甄嬛也算是忠心耿耿了。
在甄嬛伤心之下决心出宫时,浣碧也是紧跟着甄嬛的决定,只是在宫里她的心思就落在了果郡王身上,在看到甄嬛与果郡王在凌云峰上琴瑟和鸣之后,也是心有不甘,一直到甄嬛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跟甄家决定重新回宫。
浣碧一直都是知道果郡王心里只有甄嬛一个人的,但最后却只是得了果郡王暴毙的消息, 她知道甄嬛心里也不会好受,就撞死在了果郡王棺木之前,逼甄嬛下狠心对付皇帝。
毕竟甄嬛最爱的人和自己的妹妹的死,母亲在宁古塔所受的苦,自己那些年错付的情,遭受的怀疑与苦难都是拜皇上所赐,这些恨与怨总要报,总要有个了结。
报复甄嬛不能与果郡王死同穴
浣碧知道,甄嬛虽然重新回了宫里,但心里一直都还是有果郡王的,甚至说甄嬛回宫之后心里一直都只有果郡王。她也知道果郡王对甄嬛的感情,但这并不代表她会告诉果郡王真相,虽然果郡王自己也能猜到一些。
浣碧看了太久甄嬛的感情顺遂了,自己想代替甄嬛却得到了皇帝的嘲讽跟其他人的嘲笑,自己爱上了果郡王之后却又发现果郡王爱的是甄嬛。哪怕是甄嬛回宫负了他,哪怕他已经娶了自己,果郡王依然还是默默只关心着甄嬛。
为甄嬛被罚在边关守了三年, 浣碧一个人等了果郡王三年,最终等来的也只是果郡王暴毙宫中的消息,她心里怎么能不恨呢? 但是她不可能去做报复甄嬛、或者做对甄嬛不利的事情,毕竟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姐。
她就只能用撞棺来暗示甄嬛: 既然你不能陪他,那我就陪他共入黄泉。虽然你会负了他,但是我绝对不会负他。
用自己的撞棺而王换王府上下能够为果郡王哭丧
浣碧跟着甄嬛一起在宫里度过了那么些年,对皇帝的心性手段多少也有些了解。在甄嬛决心离宫远离后宫这个是非地的时候,浣碧跟着甄嬛一同离宫也许并不单单是因为对甄嬛忠心耿耿,她哪怕留在宫里也是没有好下场的。
果郡王刚从边疆上回来,还没有踏入家门半步就赶去了宫里,真正目的是为了谁,她心里再明白不过。浣碧知道果郡王爱甄嬛爱的太深,但是她还是抱有一丝幻想,可果郡王暴毙的死讯,让她如何能够冷静下去呢?
这时候偏又听到了苏培盛说 “皇帝圣旨,不许见哭声”,她就发了狠劲的一头撞死在了果郡王的棺木前,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死换来王府上下为果郡王的死发出的一点哭声。
无论浣碧撞棺而死的目的是殉情还是其他,她爱果郡王爱得从生到死总归是真的。与甄嬛相比,或许浣碧比不上甄嬛,能够做不到与果郡王心意相通,琴瑟和鸣。但是浣碧又比甄嬛幸福太多, 她能够以光明正大的身份陪在果郡王身边,她能够光明正大的为果郡王哭上一哭,甄嬛却连为果郡王流泪的资格都没有。
对于浣碧这个小家碧玉,心胸狭窄,爱挑拨离间,没脑子的角色,可以说是从头厌恶到尾,直到看懂她的死才发现那一刻她满身的高光。 若不是她毅然决然的死,或许甄嬛还下不了决心,还在迂回战术。所以她的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甄嬛的复仇的进度,她的也是有意义的。
《甄嬛传》果郡王因深爱甄嬛,所以就注定浣碧和孟静娴都得不到真爱。后来由于玉娆口误说出了元澈与六阿哥像是亲兄弟,让雍正起了疑心。于是派“血滴子”查出允礼送给甄嬛的信件,皇上得知亲弟弟与甄嬛有私情,借甄嬛之手除掉了果郡王。
这一举动彻底击垮了浣碧,她的后半生再也没有希望了,所以她心灰意冷。更不会苟活于世上,再加上皇上有旨意不让所有人哭,浣碧悲愤交加,难以接受,最后竟愤然一头撞死。浣碧的举动是表达自己对果郡王的痴情和对皇上的不满。
那么为什么浣碧自杀不是因为完全殉情的原因呢?笔者认为:
其一:浣碧是为了报复甄嬛亲手毒死了果郡王。同时她也是利用自己的死,激怒甄嬛,让甄嬛突破底线,为果郡王报仇 。
否则甄嬛肯定是寝食难安的。皇上借甄嬛之手毒死果郡王, 浣碧心存愤怒,既然亲姐姐都毒死了果郡王,而自己只是一个柔弱的女人,什么都做不了,只能用自己的生命来为自己深爱的人做最后一件事。正是由于浣碧的死,坚定了甄嬛的复仇之心,她扯断了佛珠,杀心已起。
其二 :从客观来看,尽管浣碧对果郡王倾心不已,但是她不至于自尽。毕竟她还要抚养果郡王的孩子。她那么爱果郡王,必定会想到这一点的。
其三 :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:但苏培盛却在中间推波助澜,说了一番狠话,故意激怒浣碧,浣碧这才撞棺而亡,随果郡王去了。而苏培盛之所以这么做,是听了玉娆的指使。玉娆早就知道了浣碧的真实身份,她不允许自己的家族受此蒙羞,也就是有一个何绵绵这样的罪臣之女的女儿。
其四 : 果郡王死后,皇帝下旨不允许有人哭出声音。浣碧就那么呆呆的看着灵柩,最终她选择撞向灵柩而亡,用她的自尽,换来全府上下为果郡王哭一哭,以表哀思。这是浣碧能为果郡王做的最后一件事了。
以至于甄嬛听到浣碧死去的消息,愤然扯断佛珠。“佛珠一断,杀念即起”。甄嬛知道,这也是浣碧在用自己的死逼她杀了皇上。周围的人都死去了,所以甄嬛不能再逃避了,这也是为什么她后来一定要弄死皇帝的最大原因 。
笔者认为总结 :
浣碧其实没必要走这一步,毕竟后宫已经是甄嬛一手遮天了。她能做的就是自己替果郡王抚养孩子,走好以后的路。这样才算对得起果郡王对浣碧的期许。可是她没有这样做,她将情绪夹杂着泪水换来了悲壮的人生结果,甚至是给甄嬛这样疼自己的姐姐带来了更深的痛苦。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甄嬛,为死去的果郡王报仇,这是别人一生都无法想要原谅她的原因,浣碧这步棋走的恰到好处 。
浣碧作为甄远道的私生女,按说也是甄家的小姐,可惜她确只能以丫鬟的的身份留在甄嬛身边。这就使她始终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。
浣碧入宫后,小允子的一句“浣碧姐姐眉眼长得更像小主”,更是提醒浣碧,自己长的也像甄嬛,不甘于当一个丫鬟。
后来皇帝夸她:“你长的俏丽,心思也细巧。”时,更是让她燃起希望。而甄嬛为了避免甄家家事败露,从根里断了浣碧这个念想。
果郡王本是安慰她说的一句:“各花入各眼,本王就觉得红配绿好看得很,若是腹中有诗书就更美了,你跟着你家小主自然错不了。”再次扰动了她的春心。
虽然她知道果郡王喜欢的是甄嬛,但她也深知甄嬛的身份和果郡王不会有结果。所以,一直以甄嬛为由增加和果郡王接触的机会。后来看到甄嬛与果郡王在凌云峰琴瑟和鸣,不觉倍感凄凉。
浣碧处心积虑地等着有朝一日果郡王可以看到自己的存在。这一天,机会终于来了,“小像事件”她临危不惧、挺身而出。救了甄嬛,也逼甄嬛成全了她和果郡王。
浣碧一直都是知道果郡王心里只有甄嬛。但做了果郡王侧福晋,浣碧摆脱了丫鬟的命运。只要果郡王在,她就永远有希望。
现在果郡王死了,浣碧又一次感到自己被抛弃。同时,她也知道果郡王之死和甄嬛有关。甄嬛让果郡王甘心饮下了皇上赐的毒酒。皇上气恼难耐要求王府内不允许有哭声。
浣碧撞死在了果郡王棺木之前。了了自己与夫君共生死的夙愿。也给了甄嬛致命的一击。到底浣碧是可以堂堂正正殉情的。而她却不能。
或许,这一刻,甄嬛懂了浣碧,也懂了什么叫做宿命。
浣碧自杀殉情只不过是个说词,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另有隐情的。
浣碧嫁给果郡王之后,表面上看是与另一个侧福晋孟静娴明争暗斗,其实她心里非常清楚:真正妨碍她与允礼发展感情的是甄嬛!她除了长的有几分像甄嬛之外,在其他的方面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甄嬛第二!
尽管如此,浣碧还是懂得大局,知道轻重的女人,特别是在孟静娴死了之后,浣碧只想着过那种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,可还是因为要保护甄嬛,允礼主动领兵,抛下浣碧母子,一走就是几年,这中间的家书每每都要问熹贵妃安!
更让浣碧无法容忍的是:甄嬛还亲手毒死了允礼!所以,她完全可能在果郡王葬礼前两天,将允礼与甄嬛的所有私隐,告诉了甄嬛与自己的三妹玉娆,并且将允礼与孟静娴的儿子弘澈托付给了玉娆。
浣碧心里面也很明白,她将这个秘密说出来了之后,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活不下去了,因为这个事情触碰甄嬛的底线了,所以才在允礼的葬礼上,选择随夫同行了。
浣碧是“心比天高,身为下贱”,她知道自己是甄远道的私生女,心里也是把自己看作是甄家的小姐,可惜她的身份只是丫头而不是小姐。
浣碧与长姐甄嬛同人不同命,对爱的理解与追求也完全不一样。甄嬛追求的是 “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” ,而浣碧却想通过男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,
浣碧入宫后,小允子的一句“流朱姐姐也好看,只是不像浣碧姐姐眉眼长得更像小主”,就让浣碧有些小得意,皇上那么宠甄嬛,自己长的像甄嬛,皇上肯定也会喜欢自己,而且皇上也确实注意到她了,说她叫浣碧又喜欢穿碧色的衣服,浣碧故意在皇上眼前把新采的荷花放在宽口瓶里,皇帝又夸她:你长的俏丽,心思也细巧。
这些都让浣碧更加有信心,无奈皇上喜欢的是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美女,而不是红配绿的俗气。浣碧气的在花荫下哭泣,恰逢果郡王经过,被安慰一番:各花入各眼,本王就觉得红配绿好看得很,若是腹中有诗书就更美了,你跟着你家小主自然错不了。
浣碧不知这是一个富贵王爷顺嘴说的安慰话,还以为果郡王真的认为她好看,从此情根深种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跑去找果郡王,一来二去,倒是真的混熟了,可是果郡王也喜欢的是她家小主,有她什么事?
等到甄嬛甘露寺修行,甄嬛与果郡王在一起后,浣碧心想可能更没戏了,但她并没有死心,心高气傲的根本就瞧不起阿晋。谁知传来果郡王葬身河底的消息,甄嬛无奈回宫。
四个月后果郡王回来了,四个月于平常太短暂。可是这四个月对于甄嬛、果郡王还有浣碧来说真的是沧海桑田,浣碧似乎又看到了曙光。
浣碧耐心地等待时机,这期间皇上曾说要把她纳入后宫,封为禧常在,浣碧叩谢拒绝,她在等果郡王。浣碧处心积虑地等着这一天,机会终于来了,皇上的中秋家宴上,果郡王香囊里装的甄嬛小像掉出来,浣碧自认那张小像是自己。
浣碧如愿以偿做了果郡王侧福晋,同时嫁给果郡王的还有孟静娴,俩人都是侧福晋。可惜,果郡王心里只有甄嬛,孟静娴设法怀上了孩子,却在宫中误食了六阿哥的汤羹中毒而亡,留下一子元澈,而果郡王始终没有接纳浣碧。
果郡王最终为了保护甄嬛与孩子们,甘心饮下了皇上赐的毒酒。皇上依旧难消心中的气恼,果郡王只能秘密发丧,并且王府内不允许有哭声。
果郡王只要活着,浣碧只要看着他,似乎就有希望,有盼头,现在果郡王死了,浣碧活着已生无可恋,活着也不过是具行尸走肉,不如随果郡王而去,到另一个世界去完成未了的心愿。
浣碧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。之前一直跟在甄嬛身边,一切甄嬛都替她打点好,也算是尽到长姐该尽的职责。后来浣碧喜欢果郡王,果郡王喜欢甄嬛并且有了孩子,浣碧在用计嫁给果郡王那天,就砍掉了一半和甄嬛的姐妹之情。
不得不说,在浣碧结婚之后,她根本得不到果郡王的心,因爱生妒、因妒生恨,浣碧虽然不至于记恨甄嬛,但总归是有埋怨的。尤其是在皇帝假意要送甄嬛去跟摩格和亲,果郡王带兵出关的时候,浣碧说:甄嬛都是为了保全她自己!
浣碧说出了大实话,奈何果郡王听不进去,还是带兵出关救甄嬛,自己的丈夫心里想着别的女人,而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姐姐,这让浣碧如何不与甄嬛离心?
因为这件事,果郡王被派去戍守边关,每每写家书的时候,果郡王都一定会问熹贵妃安好,这让浣碧如何自处?因此在果郡王回紫禁城之后,甄嬛让人去带浣碧和元澈进宫团聚时,浣碧说:长姐也算成全我。
看见没有?浣碧的心思就这么简单,因为简单,才容易满足。浣碧就想着只要甄嬛可以退一步,她和果郡王虽不能全了夫妻之情,最起码会有恩情在。甄嬛横在中间,果郡王始终没有把浣碧放到眼里。
在桐花台,果郡王为了保住甄嬛,喝了毒酒自尽。浣碧事后尽管会想到,皇帝知道了果郡王和甄嬛的事,要杀果郡王也是势在必行,而果郡王为了保护甄嬛愿意赴死,但这赤裸裸的事实,如何让浣碧不心寒?
心寒甄嬛为了保全自己,牺牲果郡王;心寒这么多年过去了,自己夫君最惦记的人依旧是长姐,为了长姐可以不顾果郡王府所有人的性命;心寒自己空是果郡王侧福晋这么多年,却始终没有得到过尊重。
是浣碧选择了和甄嬛离心,是浣碧执意要把所有的温暖和安全感寄托到果郡王身上,果郡王一死,浣碧也没了活下去的勇气和愿望。就像叶澜依一样,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割腕自尽了。浣碧也是如此,没有了活下去的指望。
浣碧虽然小心眼,但是心思并不复杂,她跟着果郡王去了,一方面是殉情,也算全了年少仰慕果郡王的少女之情;另一方面就是和甄嬛之间恩义消失的体现,但凡浣碧心里记挂着甄嬛这个长姐,记挂着甄家,就不会轻易赴死。
我认为浣碧自杀就是为了殉情,唯有自杀才能追随王爷到关外永远不分离。
浣碧是果郡王和甄嬛感情的见证人,唯有她最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。即便如此浣碧仍不可自拔的爱上果郡王,你可以说浣碧自私,也可以说浣碧心机,但不能否定她的一片痴心。
果郡王突然暴毙而亡,以浣碧的聪慧肯定猜的出个中原因。皇上为了掩人耳目,不准哭丧还要将果郡王悄悄送出关外,浣碧不但面临与果郡王阴阳相隔还要面临分隔两地,早已生无可恋,以此方式追随王爷是浣碧的一种解脱。
01 痴心一片,至死相随
浣碧对果郡王的爱可能远超一切,虽然剧中没有横向比较过果郡王和甄父,究竟谁在浣碧心中地位更重。但是不只一次拿果郡王和甄嬛这个长姐做过比较,宁嫔行刺那次、果郡王出关救甄嬛那次浣碧的选择无疑都是果郡王。
所以浣碧把果郡王看的极重,果郡王一死浣碧生死相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02 生未同衾死同穴
浣碧是个善妒的人,通常善妒源自于强烈的占有欲。从小到大她没有一样可以胜过长姐,唯一比长姐多拥有的就是可以陪伴在果郡王左右,即便如此浣碧也感到幸福。
果郡王的暴毙来得太突然也太离奇,深知来龙去脉的浣碧早已看透一切。如果现在不死就永无再见王爷的可能,生未同衾死同穴是浣碧的选择。
03 生无可恋
古时的女人大多没有自我,“在家从父,出嫁从夫,夫死从子”。浣碧没有子女果郡王一去依着皇上的性格,果郡王一脉也会日渐凋零。失去了心爱之人又没有其他依靠,对浣碧来说早已生无可恋。
我认为无论是万念俱灰也好生无可恋也好,一切的根源来自于浣碧对果郡王的执念,浣碧是剧中几个痴心女子当中的佼佼者,自杀殉情是必然的,所以我不认为还有其他理由导致浣碧的结局。114花卉网
浣碧殉情的背后,除了深情,另有隐情。我是@月半小二 一起解读浣碧的殉情。
一、前情回顾:皇帝发现果郡王家书,命甄嬛于桐花台毒害果亲王
皇帝为了对前朝了如指掌,派“血滴子”夏刈刺探前朝臣子,无意中夏刈获得了果亲王与浣碧的家书,每一封家书的最后一句都是“熹贵妃安”,由此果亲王对甄嬛的情义再也瞒不住了,皇帝岂能容忍果亲王给自己戴绿帽子,在恶狠狠打了甄嬛一巴掌后,给了甄嬛毒酒,让她于桐花台毒害果亲王,这样才能证明甄嬛的清白。
二、果亲王毒发身亡,浣碧撞棺椁殉情
桐花台甄嬛本是要自己喝下毒酒,果亲王到底是更爱甄嬛一些的,果亲王趁着甄嬛关窗户的间隙,换了两个人的酒,死去的是果亲王。
甄嬛自是伤心不已,但是最为伤心绝望的不是甄嬛,而是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——浣碧,她深爱果亲王多年,我认为浣碧对果亲王的爱并不少于甄嬛,在果亲王的丧礼上,本是不让哭出声音的,但是浣碧最后嚎啕大哭着撞向果亲王的棺椁,殉情身亡。
三、浣碧殉情的背后,除了“深情”,另有“隐情”
1、浣碧痛哭撞向果亲王棺椁殉情,意在蔑视皇帝圣旨
皇帝害死了浣碧的挚爱,她怎能不心痛,撕心裂肺之痛,当然对皇帝也是恨之入骨,但是这份恨,浣碧无能无力,因为仇人是大清的天子,不共戴天的仇,却无能为力。
果亲王的儿子元澈哭着要阿玛,苏培盛赶忙捂住元澈的嘴,说皇上说了不让哭出声儿。
浣碧怨恨地看着苏培盛,皇帝不允许哭出声,她偏要哭,大不敬又怕什么,她连死都不怕。如果可以她恨不能血刃皇帝。此时浣碧更是为王爷号啕大哭,撞向果亲王的棺椁,不让哭,她却偏要哭,意在蔑视皇帝的圣旨。无法血刃仇人,她唯有挑衅,唯有言行上的反抗。
2、浣碧到底还是怨恨甄嬛的,用同穴共葬的陪伴刺痛甄嬛的心
(1)浣碧对甄嬛的怨恨同样无能为力
甄嬛是自己的长姐,但是自己心爱之人何尝不是因她而死,果亲王爱了甄嬛一辈子,甄嬛却负了果亲王一辈子,临了还是死在甄嬛手里。浣碧清楚的知道,果亲王的平安闲逸人生正是因为爱上了甄嬛。浣碧怎能不怨恨甄嬛?
(2)浣碧殉情死后与王爷同穴共葬就是对甄嬛最大的报复
同时浣碧也非常清楚甄嬛也爱着果亲王,但是只能隐藏于心底。浣碧就是要让甄嬛在有生之年看到她(浣碧)与王爷同穴共葬,与王爷生生世世在一起,生前王爷心里只有甄嬛,死后甄嬛却不能陪同。浣碧殉情的背后何尝不是怨恨甄嬛的。
3、浣碧到底还是在意名分的,她有意成为果亲王的福晋
果亲王生前浣碧名为侧福晋,其实浣碧一直想要做果亲王的嫡福晋,生前不能得到的,死后于她也是非常重要的,浣碧在宫里待久了,这点心思还是能想到的。浣碧明白自己为王爷殉情后,皇帝还是会顾及到甄嬛的面子,以及自己的贞烈,让自己成为福晋的,浣碧也算是如愿了。
总结:生前得不到的爱,死后生生世世陪伴
浣碧心性颇高,当真是“心比天高,身为下贱”,命苦如浣碧,终于如愿嫁给心爱的人,心爱的人一辈子心却在自己的姐姐身上,如今浣碧一生的挚爱果亲王死了,她终于可以一个人生生世世陪着他了,殉情的瞬间她也许获得了解脱。写到这里我唏嘘不已......
涴碧的死看似殉情,实则是万念俱灰,又或者是另有隐情!
电视剧《甄嬛传》中的涴碧,可以说是个心比天高,命却比纸薄的角色。 她本是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也算是个小姐,却因母亲是罪臣之女无奈只能做甄嬛的婢女。
正是对自己身世的不甘心,随甄嬛入宫后的涴碧并不安分。 先是勾心皇上不成,后又设计嫁给果郡王夺了姐姐心爱之人 ,达到了自己“攀龙附凤”的愿望。
幸福的婚姻总是相似的彼此真心喜欢,而不幸的婚姻却是你有情他无意。 果郡王娶涴碧完全迫于无奈,涴碧虽然说长得有点像甄嬛,却没有甄嬛那般大家闺秀的气质。
所以婚后的涴碧并不幸福虽然在王府里有权有势, 却得不到果郡王的心和果郡王的人,就算洞房花烛夜他们也只是和衣而睡,有夫妻之明却无夫妻之实 。
对果郡王涴碧从头到尾都是一厢情愿,和她同时嫁入王府的孟静娴都比她受宠。也许这一生涴碧都不可能得到果郡王的爱,因为她先是甄嬛的侍女后又是甄嬛的妹妹再成了果郡王的侧福晋。
而甄嬛又是果郡王的执念,涴碧知道果郡王对甄嬛的放不下。 但是涴碧对果郡王算得上痴情,她愿意等等到果郡王放下甄嬛,哪怕十年二十年果郡王总有心软的那天。
可是现在她等不到果郡王回心转意的那天了,因为皇上的猜忌她心心念念的人,为保护自己心爱的人选择服毒而死了。
涴碧最终选择在果郡王葬礼上撞棺而死,很大程度上有她对果郡王的爱。
尽管果郡王是她爱而“不得”的人,但她还是爱了对她来说果郡王就是她全部的寄托,但 如今那个让自己有所期待的人不在了,涴碧又怎能不万念俱灰呢?
再者就是涴碧感到了无奈和绝望,想到自己坎坷的身世,再想想自己费尽心思好不容易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。 尽管心上人心里装的是自己的姐姐,可好歹陪在他身边的是自己,可如今那个不爱自己的人都没了。
人生最可悲的就是没有希望,哀大莫过于心死,果郡王的死让涴碧所有的期待都化为泡影。 她不甘心到头来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,既得不到果郡王的心也得不到她的人。
这王府中自己最大的念想果郡王没了,自己又剩什么呢一无所有,孟静娴好歹留下一儿半女,自己呢? 想到这不免心灰意冷,倒不如用最悲壮的方式送自己心爱的人,或许也为了成全甄嬛,用自己的死给果郡王在乎的人哭的理由。
同时也激起了甄嬛复仇的心,听到涴碧撞棺而死的消息,甄嬛“佛珠断,杀念起”,后来就结果了皇上替心爱之人复仇。
推动涴碧撞棺而死的正是苏培盛那句“皇上圣旨是不许见哭声”,就是这句话让涴碧选择了极端。
她用她的死表达了自己对果郡王的爱,同时也给甄嬛为果郡王报仇埋下了伏笔。
涴碧也算是可怜,不过是想有个爱自己的人,为此费尽心思,到头来却空欢喜。
浣碧实则甄家的二小姐,因为母亲的身份,只能以丫鬟的身份呆在甄家,最后还以陪嫁丫鬟的陪着姐姐进了宫,想想我们的皇后娘娘,因为自己是庶出的身份,在家里母亲不受重视受欺负,进王府早,却因姐姐是嫡出,自己只能当侧福晋,因此而嫉恨姐姐,私下下毒害死了自己的亲姐姐,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浣碧跟曹琴默合作,陷害甄嬛,因为主角的原因,没有成功,还有就是勾引皇帝,也只是不满明明都是甄家的女儿,自己却只能以甄家的丫鬟身份示人,可想她的内心是如何的不满与痛苦。
好不容易嫁给了自己喜欢的果郡王,可自己的夫君却深爱着自己的家姐,即便如此,为了呆在喜欢的人身边,也只是默默承受这一切,这一切皆因自己的单相思,何曾到过夫君的一点爱,可到最后,自己深爱的夫君却为了他深爱的人,放弃了自己的生命,那自己对于夫君来说又算什么呢。浣碧也是个可怜的角色。
夫君活着的时候,虽然不爱自己,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他,心里有个牵挂,只要看他一眼就好,可现在呢,在这实上对于浣碧来说,没有什么更值她去留念的东西了,只有跟着夫君一起去了,才能解脱自己吧。嫁给果郡王后,浣碧的全部人生都是夫君,夫君这一去,对她来说,这世上再无任何事让她牵挂,生比死更痛苦吧,对于浣碧来说,何偿不是一件好事呢
没有念想,没有牵挂,没有爱的人,死也许就是她最好的归宿吧
114花卉网(https://www.114hua.com)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甄嬛传:孟静娴中毒时,浣碧偷偷干啥了?的相关内容。
在很多的宫斗剧当中,其实男主和女主虽然相爱但是都会因为重重阻隔并不能在一起。而在《甄嬛传》当中其实就是这样,允礼可以说是里面最让人喜欢的角色,很多女角色都爱上了她,也包括了甄嬛,只可惜后面能嫁给他的却只有两个。虽然允礼也非常喜欢女主,但是两人最终还是无法在一起。而嫁给允礼的两个美女一个叫孟静娴一个是浣碧,只不过后来孟静娴中毒身亡,而浣碧做了这件事让允礼无比厌恶。
孟静娴可以说是允礼的一个很好的妻子,平时一直都是比较文静的存在,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各种争斗,而平时允礼进出宫也是一直带着她,看的出对于她也是比较的喜爱了。不过其实她也有自己的心机,用了一些小手段怀上了允礼的孩子,这才得到了很大的宠爱。
不过这样一个女子却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人害死的命运。本来她怀上了孩子,就要享受允礼的宠爱,但是让人没想到在宴会上她却因为喝错了一份羹,导致中毒后危在旦夕。但是其实这个时候她还不至于丢掉性命,后面为了保住孩子不得已喝下催产汤,结果因此丢掉性命。其实从当时来看即使喝下催产汤应该也不会这么快死去,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呢?
其实害死她的真正的凶手是允礼另外一个女人浣碧,一个已经怀有孩子的孟静娴可以说对于她的威胁实在是太大,甚至她将会失去宠爱,这是她不能忍受的。而且当时孟静娴快死时也猜到了这件事,所以才一直问允礼是谁要害她,只可惜当时允礼只想着孩子的事没想到太多。而真正让孟静娴死去的原因是因为那碗催产汤里面被下了毒,否则不会刚好喝了催产汤生了孩子就死去,而下毒的人就是浣碧。
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女人的争斗真的是太过于恐怖,而孟静娴其实真正的死因还是因为浣碧在汤药中下了毒,让她最终顶不住很快就死去。而这件事肯定到了后面是逃不过允礼的眼睛。所以这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允礼那么的厌恶她了,这是因为她心太狠做了这么一件事阿,甚至连孩子都差点害死了,实在是太狠了。
“碧水青山”是什么意思? “碧水青山”意思是:碧绿的水,青翠的山。形容秀丽的山水。 碧水青山,读音:【bìshuǐqīngshān】 近义词:青山绿水、山清水秀 造句: 1、碧水青山一画船,且行且荡且悠闲。 2、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,有碧水青山,有戈壁高原。 碧水青山是什么意思 1、“碧水青山”意思是:碧绿的水,青翠的山。形容秀丽的山水。碧水青山,读音:【b
碧玉的花语和寓意碧玉代表什么意思 1.碧玉以其鲜亮的绿色而著称,其花语象征着中立、公正、恩爱以及信仰。赠送碧玉,意味着向朋友传达坚定的支持和鼓励,尤其是在他们遭遇挫折、失去信心和信念之际。 2.碧玉的寓意涵盖了公平和公正,提醒人们不应让私心左右判断,而应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。它象征着具有君子品质的人,代表着高尚的道德标准,同时也寓意着夫妻之间的深厚恩爱和激情。 碧玉的花语和寓意 碧玉的花语和
1月26日生日花:款冬,生日花语公正 自古以来,人们不担心贫困,而担心的是不公平。即便生活简朴,只要环境公正,大家都能过得去。一旦有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,就会受到大家的鄙视。款冬花,那粉紫色的小花,象征着“公正”,给予1月26日出生的人公正和正义的祝愿,使他们非常适合担任调解争端和体育竞赛等领域的裁判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款冬花的生日花语。 款冬花花语:公正 花语解读:款冬花茎末端开出许多
碧玉花的花语 碧玉花花语代表着中立公正、君子、恩爱。其青翠碧绿的身姿给人们一种美视觉盛宴,令人赏心悦目。当你收到碧玉花时候,表达出别人对你的一种高度认可和赞赏。还可以送给自己老婆,希望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。 碧玉花的花语 一、中立公正 碧玉花语代表着中立公正。碧玉属于盆栽中一种,由于体型娇小所以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茶几、装饰柜或办公桌上。由于青菜碧绿的身姿给人们枯燥单调的房间增添了
盆栽碧玉的花语是什么 花语:中立公正、信仰,君子、男女好合、夫妻恩爱 青叶碧玉又叫豆瓣绿、椒草、翡翠椒草,是胡椒科豆瓣绿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。株高20—25cm,茎圆,分枝,淡绿色带紫红色斑纹。叶互生,稍肉质,长椭圆形,浓绿色,有光泽,长达15cm,基部楔形,叶柄短。穗状花序,长2.5—18cm,小花绿白色,总花梗比穗状花序短,光滑无毛。果实具弯曲锐尖的喙。是直立性豆瓣绿的代表种。 碧玉花
蓝天碧水映青山什么意思 碧水青山是一个褒义词,他所承担的意思是绿色的水源和青色的山,展现在我面前是一副大自然天然燃生态的一种美景,是让人心情无限舒适的一种状态,也是对我们美好生活的一种展望,它是一种意境,也是一种表达方式,希望我们的未来越来越好 碧水青山是什么意思? 碧水青山是什么意思?这个成语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非常常见,它所表达的意义十分深刻。碧水青山是指的是环境优美宜人的自然风景,代表着
请问碧玉花的花语是什么 碧玉花花语:中立公正雅致、少女的娇柔。青叶碧玉又称为豆瓣绿、椒草、翡翠椒草,小家碧玉是胡椒科豆瓣绿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。株高20—25cm,茎圆,分枝,淡绿色带紫红色斑纹。叶互生,稍肉质,长椭圆形,浓绿色,有光泽,长达碧玉花15cm,基部楔形,叶柄短。穗状花序,长2、5—18cm,小花绿白色,总花梗比穗状花序短,光滑无毛。果实具弯曲锐尖的喙。它是直立性豆瓣绿的代表种。
盆栽碧玉的花语是什么 花语:中立公正、信仰,君子、男女好合、夫妻恩爱 青叶碧玉又叫豆瓣绿、椒草、翡翠椒草,是胡椒科豆瓣绿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。株高20—25cm,茎圆,分枝,淡绿色带紫红色斑纹。叶互生,稍肉质,长椭圆形,浓绿色,有光泽,长达15cm,基部楔形,叶柄短。穗状花序,长2.5—18cm,小花绿白色,总花梗比穗状花序短,光滑无毛。果实具弯曲锐尖的喙。是直立性豆瓣绿的代表种。 碧玉花
2024-09-08 04:25:55
2024-07-30 00:58:14
2023-09-20 09:23:06
2024-10-07 20:08:25
2024-01-25 21:41:03
2024-10-15 13:31:10